查看原文
其他

从徐晓冬丁浩大战来谈以咏春黐手为中心的打法所遇到的最大难题

断水流大师兄 国术馆 2019-04-11

国术者 古今同义 国之术 修身之艺也


作 者 | 断水流大师兄

编 辑 | 珊珊

鸣 谢 | 武备志


如果这次再以一般炒作角度去讨论徐晓冬与咏春之间的事件,实在是无聊透顶、陈腔滥调。

以国术馆读者的水平,好肯定需要有更深入的讨论,但与其重覆一次上次所谓“MMA vs 太极”的那种思想讨论,不如这次就讨论一下技术层面的内容。

我认为不论是那一个派别,总之以黐手为中心的武术,现时所遇到的最大难题,并不是黐手的搏击训练不够多,所以不知道该如何使用那些技术 — 而是难以控制距离,使得难以发挥自己技术的最佳效果。

我个人接受的纯黐手训练不多,相信不同读者朋友有更深的见解,不论同意还是反对都欢迎讨论,欢迎来怼。



“距离”永远是搏击中的关键词

这篇文章只会讨论徒手搏击,不然的话大概要写上数万字了。

一般在搏击中,先不理会地战(寝技中的距离与控制亦十分复杂,但离现时讨论的重点较远,可另文再述),在立技上可以按对敌距离,大致上分作“踢击距离”(远)、“拳击距离”(中)、“缠斗距离”(近)。


我相信从字面大家已经理解这些距离的差别。但这些距离并没有一个实际规定,并不是说二人相距150cm就叫远,100cm就是近。每个人的远中近距离都有所不同,因为我们身体各有不同。另一点要注意的是,距离与距离之间是含糊的,没有明显的界线存在


也没有限制一个距离只可用某种攻击方式,Superman punch(超人拳)的距离就比一般的拳长,“胴廻し回転蹴り”就更适合在拳击距离使用,极真的选手也可以在很近的距离下使用高踢。只是总有些技术必须在一定距离中使用,Dirty Boxing就是“缠斗距离”中的技巧,在远距离想用也用不到。


在不同的距离中来回游走,是在搏击中一定会出现的情况。如何取得自己的最佳距离、如何把对方留在自己的最佳距离,或者如何在各个距离中来回移动以争取优势,是胜负成败的关键。


举个例子,UFC中的Stephen “Wonderboy” Thompson 以踢技闻名,他在比赛中的主要任务,就是把对方控制在远距离并用踢技攻击,找机会突进用直拳攻击再退开。而如果对方并未有方法进到中、近距离, 并使得Thompson要留在中、近距离对战,那对方输的机率就会极高。

Jorge Masvidal 在上场比赛中,除了多个低扫及有一次把 Thompson迫到笼边外,整场比赛都被 Thompson“带著走”,Jorge Masvidal 并未有控制到距离和节奏,给予Thompson太多空间的后果就是被他多变的踢技和快速的直拳“pick apart”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615y4y4bh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黐手的最大难题是保持那微妙的距

在“拳击距离”(中)、“缠斗距离”(近)之间,有一个微妙、极难掌握的距离段,在这个差一点就变作缠斗,又不像中距离那样完全没有接触的距离,大概就是“黐手”最能发挥的距离。


“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”这类话当然容易说,但实际做出来就要有很强的能力了。我们就看看徐晓冬与丁浩的对打。(首先我想说,没有人能代表整个门派,丁浩不能、徐晓冬不能;另外我能理解MMA现时有一套训练体系,但MMA也不是一个流派,“MMA vs XX”就好像“足球 vs FC 巴塞隆纳 ”一样奇怪;第三,或者丁浩因为个人能力问题,完全发挥不了该系统应有的技术,但为何发挥不了也是值得研究的地方,单单一句“他烂”也要说“他烂在哪儿”呀)


整场其实都是这样:丁浩从远距离进到中距离,没问题;再去到应该发挥技术的距离后,徐晓冬用勾拳,丁浩被打中后就慌乱,想做缠抱以防止继续被打而进入缠斗距离,结果徐晓冬完全不怕,以Dirty Boxing控制及攻击丁浩,拥有更多摔技经验(看来还有体重优势)的徐晓冬轻易摔倒丁浩。

这并不是个别例子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r0615661akh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除了一开始裁判要大家“接手”(我不知道这个动作的专业名字),大家都没有选择留在那个距离,不是拉开了距离就是打摔技。令人面部没有痛感的“太空人面罩”确实令选手太过勇于“硬接”拳头继续出拳打。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x0615e6unze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这是较成功的例子,但也是很快就被带到缠抱距离,然后就是摔。大家随便在网上找都就能找到很多片段,有两点可以留意,一是在那“黐手距离”中的逗留时间,二是在“黐手距离”中勾拳可以做成多少伤害。

另外,我没有贴出“不能打头的黐手比赛”、“点到即止的黐手比赛”及“出了方格就输的黐手比赛”,因为规则方面太不相同,没有很大的可比性。


需要研究的地方

当然,最简单的解决方法,就是令自己的防摔或摔技变好。这没有问题,但训练时间就要更多的放在摔,而不是黐手距离的技术上。


如果不想那样,要么就想方法把对方一直控制那“黐手距离”上,要么就要有能令自己在各个距离中来回的技术和能力。例如更多由“中距离”进到“黐手距离”的训练,而不是一开始就在“黐手距离”开始;或者更多在“缠斗距离”中挣脱回“黐手距离”的技术。


如果认为,“黐手距离”是一个“虚假距离”,根本就不应该留太久,要麽快速进去后就继续向前,要么打不到就后退的话,那就要有被人缠抱以及自己打进去的预备,更不要预计对方会站在原地、留在那个距离跟你继续黐手。也就是说,如果认为“黐手距离”不应该留太久,那定点的黐手训练就应该被其他训练方式取代。


另一点是,在“黐手距离”及“缠斗距离”中要以一些技术,令对方不能随意用勾拳反击。或者更多的肘击、膝击是个好的选择,当然自己的抗打能力也是必须训练的。


这并不是个别门派要去研究的事,只要你有花大量时间在这个“黐手距离”中作训练,如何“保持黐手距离”或“来回黐手距离”这个难题就一定要解决。如果要发挥某些技术,就要想办法令对手被迫跟你玩“你的游戏”,而任何的搏击选手都会研究方法去达致这个效果。


现实中的例子

我曾经想过两个拳手留在这个“黐手距离”的可能性不大,但MMA里面它确实会出现,在两个MMA高手之间出现可能性更大。


UFC 171中,Johny Hendricks 对上Robbie Lawler 以争夺170磅腰带,这是一场很激烈的大战,二人都有一拳KO和高强的摔跤能力(尤其是Johny Hendricks )。结果二人在比赛中段,都为了抵消对方的重手,而举出双手互相像击掌那样触碰,并在那种距离和状态打出拳及肘。但明显二人并未有为这个距离段作太多预备,结果打出来的技术感觉上更多是即兴发挥。



另一场,UFC175,Lyoto Machida挑战当时冠军Chris Weidman,在第5回合中二人不断出现抓著对方的手的情况,而他们当时的解决方式大多都是用肘或者退半步再出拳:

假如把“黐手”中的各技术拆散,再放到其他技术中,hand-trapping其实并不是一种罕见的技术,毕竟把对方的手勾走再攻击是个很直接的做法。在拳击、泰拳、Kickboxing比赛中也会出现hand-traping,但当然跟电影以及我们较常看到的不完全一样。


欢迎讨论

我完全能够理解真实情况跟电影有很大差别,而练习跟搏击的差异大家也明白,所以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现实中可以打出电影和练习那种情况。


如果有读者朋友认为根本不存在“黐手距离”,那些拍手、抓手的动作已是技术精要的话,我是可以接受的。但我也相信那些花大量时间练习“黐手”的武术系统,确实在这个距离段中有更多的技术发展和研究。我也相信很多的师父、前辈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多功夫。


不论同不同意我的理解,都欢迎讨论!

2018从头开始

国术馆携手“为国术而生,缔造精品国术风”的匠心品牌---六川联合打造【国术盘龙棒球帽夜光刺绣款】

购买方法: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六川服务号,在六川商城【六川堂】购买

推荐阅读

写在徐晓东大战咏春丁浩之后......

这个外国咏春拳师的弟子创造了MMA史上咏春最佳KO!

蔡李佛明师解读UFC名将经典打法

在海外百万点击量的咏春拳短视频:这就是咏春(This is Wing Chun)

一次咏春拳VS空手道的真实比赛

国术馆

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 

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

关注我们,让我们一起

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